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寫字作為學生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寫字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學校、教師均投入大量精力抓好學生的寫字指導和訓練。我也聽過幾節(jié)寫字課,發(fā)現在課上教師的指導存在一種不良現象:在寫字教學中,老師突出強調的是寫字方法和技巧,而忽略了寫字教學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精神風貌。筆者就想談談對于這幾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在寫字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的文字——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書法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從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發(fā)展到篆書、隸書,再到日后的草書、行書、楷書;在這浩瀚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家,有鐘繇、王氏父子、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等。這些內容對于學生是陌生的,因為這不是書本上的,而教師對此進行介紹可以極大地豐富課堂內容,吸引學生。在最初的寫字課上,我向學生介紹了甲骨文,學生聽了課都說古人了不起,也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說要把字寫好超過古人。在這樣一種氣氛中跟學生講解筆畫、方法,效果明顯有提高,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學寫字,寫好字是發(fā)揚祖國文化傳統,對祖國的文化更加熱愛。
二、在寫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意志品質
學習寫字,要把字寫好是一個長期工程,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在學習過程中,能不能堅持勤學苦練,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事實上,在練字時從學生的表現便可看出他是否有恒心,有毅力,要練好字,必須要求學生具有做事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這樣的意志品質從哪里來呢?當然也是可以在寫字教學中慢慢培養(yǎng)的。書法史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學書故事,比如“墨池”、“筆冢”,這些故事可以觸動學生,尤其當他們練了字花了時間發(fā)現進步不大時,教師可以在課上練字時講一進這些故事,既有知識性,也有趣味性,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積極性,一方面也是提醒學生注意。在潛移默化中督促他養(yǎng)成這樣的意志品質。我們班有幾位同學基礎較差,盡管花了工夫,卻總不見長進,自己也有些泄氣了,見此情景,我沒有對他們進行空洞的說教,而是拿了本有書法家學書的故事的書給他們相互閱讀,讓他們自己尋找答案,果然,他們很快想通了。
在寫字教學中,教師如果注意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不畏困難”的意志品質,這些好的品質同樣可以促進學生其它學科的學習。
三、在寫字教學中養(yǎng)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小問題,比如學生不愛護筆,打翻墨水瓶,或者是寫字過程中墨水濺到同學身上,三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可能會頻頻出現這些問題,問題雖小卻很麻煩。這表明在寫字的時候,學生沒有完全沒有把心放進去,如果用心投入了,又怎么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有句名言“心正則筆正”,問題的出現跟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系。我們應該在寫字教學中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例如筆的使用和保養(yǎng),文具的擺放,特別是墨汁和墨水在使用時的注意點。筆者在教學生練習毛筆字時就曾專門講過學習習慣的問題,開始時班上問題不斷,地面被弄臟,空氣遭污染,于是我和學生一齊努力改正不良習慣。一般來講,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被糾正后,自己的字都會有進步。
總之,寫字是一門綜合課程。我們在教學時不可以拘泥于筆畫的分析,而應盡可能地挖掘寫字教學中的潛在作用,使學生在寫得一手好字的同時能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這知識既有書面的,比如讀一些古典詩詞,名篇散文,也有內心的,自己的個性、情感,乃至于審美趣味,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篇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論文1.正確認識識字教學的目的任務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記得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談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時指出:我們國家的孩子閱讀開始時間比較晚,閱讀量太小,閱讀能力不強,其原因之一就是“識字拖了閱讀的后腿”,因此我們必須提早地、大量地識字。低年段的識字量較大,而漢字又是難學、難寫、難認、難記的一種文字,這就給我們的識字教學帶來了困難。
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識字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漢字的讀音、字形和字義,而掌握字義是識字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拿同音字來說,漢字中有那么多的同音字,如果不能將音形義準確結合的話,用的時候就會抓到哪個是哪個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關注漢字的讀音和字形,也要關注漢字的字義和漢字所蘊含的文化,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會讀、會寫漢字,也會正確地理解和使用漢字。
2.教師需要多掌握一些漢字學習的基本常識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為了增強識字教學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常常會編制一些歌謠、口訣、字謎,是值得提倡的。如猜字謎“大口抱小口”(回)就很生動形象,再如編故事記憶帶有“青”的形聲字,使學生掌握了形聲字聲旁標音,形旁表義的構字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踐中,我們應盡量避免因形害義的現象。如教學“碧”字,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有不少老師編了這樣的口訣:“王先生,白先生,倆人坐在石頭上。”這樣的方法對記憶字形有一定幫助,但與字義毫無聯系,還將左上的“玉”(應該稱之為斜玉旁)說成了“王”。據《說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從玉、石,白聲。”
可見,教師在編制幫助學生識字的歌謠諺語之前,最好能先溯本求源,多掌握一些漢字學的基本常識,首先對生字的構字特點、字理有正確的認識,其次才能結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編好歌謠諺語,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3.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也不容忽視
我們知道,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不再以識字教學作為重點,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缺席,學生仍需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識字任務,同時在識字的過程中積淀語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進入中高年級后,老師們不難發(fā)現學生寫字不規(guī)范,倒筆畫的現象比比皆是,除了寫字字跡馬虎潦草外,遺忘返生率高,同音字亂用,還有不少學過的字在習作中都用拼音代替的。其實初讀課文的時候,也是我們進行生字教學的契機,將一些重點字、詞拎出來引導學生比較辨析、規(guī)范書寫,可以有效降低生字的錯誤率和返生率。
五年級的課堂上,我開始教學生寫幾個較難掌握的生字時他們就說:“老師,這些字我們都已經描紅好了。”殊不知他們在課前預習的時候,有的只是滿足于把紅的地方畫成了黑的,筆順顛倒不說,難寫的字恐怕寫錯了筆畫都沒有發(fā)現,更不要說寫得好了。所以老師也應該從課題開始,一筆一畫,扎扎實實,不僅使學生確立了“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更陶冶了審美情操,學會了如何做人。
但愿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更努力地探索識字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更有實效,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漢字這一中華文化的載體。
篇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論文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讓學生多識字,讓識字成為學生快樂旅程,是識字教學的目標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方面對第一學段(1—2年級)提出了明確的學段目標:“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通過識字教學實踐,我發(fā)現低年級的學生很愛識字,只是在識字過程中,他們往往認得快,忘得也快,對漢字缺少深層次的“熟悉”。實踐證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漢字教學規(guī)律,采用多種形式把學生識字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學生真正喜歡上識字,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一、“樂”在讀中
心理學家認為,6—8歲是人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好教科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總之,讀書是語文學習之道。
低年級學生在沒有預習的情況下,剛接觸一篇新課文,要想認識文中的生字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我采取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熟悉課文,如:聽錄音朗讀、教師范讀、小老師領讀、男女賽讀等,這時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了,再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在讀課文時進行隨文識字。如果遇到比較難讀、難認的字可以先作一下標記,然后師生一起來學習標記的難字,在學習的同時,告訴學生認字的方法,學習生字不僅要記住這個字的音,還要記住它的形。例如:我在教“明”字時,提問學生: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呢?有的學生說:“太陽和月亮都出來了,天空多明亮呀!”,還有的學生說:“日月出,天空明”,這樣學生對這個字的印象比較深刻了,也就記住這個字了。
此外,我還經常給孩子們推薦具有童趣內容的課外讀物,吸引他們去讀,同時,教會學生發(fā)現生字、學會向別人(同學、老師、家長等)請教、學會借助注音識字和學會文中識字的能力,引導鼓勵學生搞好課外閱讀識字,不斷提高學生獨立識字的自覺性。有時也采用編小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自編自寫,由舊知生出新知,在運用中鞏固,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識字的愉悅、輕松。
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在識字教學中落實“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理念,把識字教學重點作為全面提高識字教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結合學生年段特點,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學中就一定能點燃學生識字的“火花”。
二、“樂”在說中
語文課還要注重學生說的訓練。“說”是小學生語文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種能力。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的環(huán)境,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學“目”字時,我問學生:“這個字與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很相似?”學生很快就說出‘日’字,我又接著問:“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位學生很快地回答:“‘日’字里面只有一橫,‘目’字里面有兩橫。”還有學生回答:“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字里面是一橫,而眼睛有兩只,所以‘目’字里面有兩橫。”這樣學生印象深刻,出錯率就低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自己總結,學生樂于掌握,智慧的火花四射。此外,在課堂上我經常編一些順口溜,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例如:漢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孿生姐妹一樣,使人難以辨認。學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張冠李戴,這時候、我會編幾句充滿童趣的順口溜幫助學生加以區(qū)分。如“滴和摘”我編了:有水“滴”下來,有手“摘”果子;又如為了區(qū)分“巳,己,已”我編了如下順口溜:開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經的“己”;閉口“巳”(si),巳時的“巳”。通過巧編順口溜,把學生識字過程中的難點、疑點等難關一一攻破。枯燥的識字教學就會變得妙趣橫生。再如:上《菜園里》一課時,我?guī)Я硕喾N蔬菜,并要求學生每人也帶一種愛吃的蔬菜,請家長做出蔬菜標簽。把教室布置成一個菜場。課堂上,讓學生去說說自己愛吃的蔬菜,他們爭先恐后,生怕自己說漏了什么,學生在交流中,不但記住了本課要求掌握的幾種蔬菜名稱,還認識了土豆、韭菜、藕等一些自己愛吃的蔬菜名稱。這樣教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還發(fā)展了“說”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huán)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欲望,樂于交際,善于交流,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三、“樂”在想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如教學“休”時,可出示圖片,告訴同學們,這個人累了,正靠著樹干休息。如教學“非”時,先讓學生想想怎樣記憶,再匯報交流。一學生這樣記憶:兩個非常強壯的人,打到了六個壞人。另一同學這樣記憶:一條大馬路,兩旁各栽三棵樹。
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有機會我就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像,因為一旦讓學生展開想象,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在教學《小興安嶺》一課,教學生字時,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活躍他們的思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一想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們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其它一些書上沒有的畫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著,蛇懶洋洋地爬著,東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們在秋天采摘著山葡萄、木耳;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這些美麗的圖畫想象,加深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渲染,讓學生更加熱愛小興安嶺,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由此可見;想象能讓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展現出千姿百態(tài)的語文課堂;能讓孩子們更好地展現自己心靈深處的圖畫,只要我們去發(fā)掘、去引導,就能讓課堂變成一個快樂的海洋。
四、“樂”在寫中
在識字教學中,最難把握和落實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寫字。為了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寫字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寫字能力,我想盡辦法,根據農村小學現有的條件,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寫字活動。
1.教學方式多樣
我經常讓學生在本子上寫、桌面上寫、書空交替寫,有時還讓學生用小抹布蘸水在桌面、黑板上寫,在自己的手心里寫,用手指或筆桿相互在后背上寫字猜字等,使學生心手相通,感受行筆的提按行收,既有趣又有效。
2.建立展示臺
我的班級開辟了專用展示板,定期展示學生們的優(yōu)秀作品。
3.建立寫字成長卡
記錄每位學生寫字成長的歷程。每周收集學生的一份優(yōu)秀作品,內設學生自評、老師評價、家長評價,把學生一學期的寫字作品都留下來,作為學生寫字的成長記錄。
4.開展各種競賽活動
我常常結合重大節(jié)日,在班級開展主題寫字作品競賽、展示活動,并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甄選出來,裝訂成冊,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
總之,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應該摒棄那種傳統的機械練習的陋規(guī),而替之以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使識字教學既新又活。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應選取最佳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輕松進入“識字樂園”,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進行有趣的識字活動,真正感受識字的快樂!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論文3篇]相關文章:
1.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論文
2.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識字教學
3.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4.2017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5.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朗讀
6.觀點型教學論文
7.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8.方法型教學論文
9.生物教學論文
10.美術教學論文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識字教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無損檢測技術在公路工程的應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