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晴到多云,氣象局說最高氣溫35.2℃。
下午2點,出租車司機把空調開至最大,偏過頭問記者:“這路面溫度怕要到40℃了吧?”這個時候,杭州某公司,14個年輕人正襟而坐,一場上午剛通知他們參加的面試拉開了序幕。
匆匆趕到的記者,窩在后排座椅上旁觀,6年前,我也和臺下的他們一樣心砰砰跳,渴望一份好工作。
這個酷熱的午后,他們穿越城市而來,為自己爭取一個機會。他們中,有人坐了好幾個小時的公交車,下午1點就到了該公司;他們中,有人查看了所有與應聘職位業務交叉的專業,甚至可以報出這些公司在杭州的位置;他們中,有人背下了關于國家電子商務的“十一五”規劃……
為了讓這些可能進入公司的年輕人提前熟悉將來的工作伙伴,這場初試并不分職位,而是讓14個應聘者坐在了一個大會議室里。
公司行政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招聘,幾乎每月都有,涵蓋營銷、技術、編輯及綜合管理類等各個方面;只要相關部門的主管在崗,初試之后會立即進入復試階段,并當天確認入職人選。
記者做了一個小統計,昨天的14位應聘者中,2位應聘司機;其余12位中,有6位是應屆畢業生,有2位是去年畢業的大學生,還有4位有過不短的工作經歷。
從外表上看,并不容易將應屆生與往屆生區分開來:除了一位今年畢業的男生大大咧咧地套著圓領T恤外,大部分應聘者都穿上了短袖襯衣,只不過有些偏于職業,有些則偏于休閑。
而從他們提供的簡歷上看,應屆生更注重強調在校的學生工作經歷和社會實踐經驗;而往屆生則更加突出自己的工作經歷,以及對于應聘崗位的了解程度及工作設想。
“其實在面試過程中,應屆生的劣勢并不明顯;不過,在入職之后,他們所表現出的工作韌性、方法、團隊合作精神會略遜于有過工作經驗的人。”行政部的工作人員如是說。
面試剛開始,主考官、公司總監朱小軍便給了應屆大學生們一個下馬威:“我們原則上不招應屆生,你怎么看?”
記者注意到,幾個應屆大學生的背一下子挺了起來,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但他們在后面的自我介紹中,卻主動把這個問題擺了出來:
“應屆生和工作過兩三年的人相比,具體相差其實并不大。我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在好幾個單位實習過,專業對口,也能很快適應。”剛從浙江理工大學畢業的男生立刻回答。
“我做過的客服,溝通能力很好;而且,我來自義烏,在當地中小企業有豐富的人脈資源。”應聘營銷人員的大學生稱。
“我在實習單位曾經呆過3個月,了解紡織生產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一位西南工程大學的紡織工程研究生說。
“我研究過這個崗位,為了看懂英文版法則,我已經報名參加了國際英語輔導班。”學生物技術卻要應聘客服專員的寧波萬里學院男生強調。
正如一個應聘者事后對記者所說:“我們不會讓關于應屆生的問題擊倒。找工作,也許并不難;但要找一個適合自己、適合自己專業的工作,不容易。也許,對于我來說,這場尋找工作的征途,剛剛開始。”
傍晚6點,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天參加重試的應聘者中,已確認有5人獲得了OFFER,其中,2人是應屆畢業生;其他應聘者的錄取進程,還在持續中……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職場貼士:學會適當地說“不”,畢竟沒有人是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