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首先,說句非常樸素的話,成功就是“自己滿意、別人認同。”其實,這包含了主觀認識和客觀認識兩方面內容。道理很簡單,“自己滿意”和“別人認同”這兩方面,如果缺少了任何一個,你都會感到失落、不平衡甚至是難受。所以,不管你的工作、生活處于哪一層次,只要“自己滿意、別人認同”,你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成功不僅僅屬于偉大、卓越的人。
我曾經見過一名女會計,長相普通,職業普通,嫁了一個普通的丈夫,生了一個普通的兒子。我問她:“你做了這么多年的會計,成天與數字打交道,不煩悶嗎?”她說:“我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安心,可是過了不久就覺得工作富有樂趣。我看那些數字,就像小孩子看著跳棋、軍棋跳來跳去,能從規律中發現樂趣。”她不僅工作有條不紊,而且向領導、同事、家人談起自己的工作時,都非常愉快。企業每次評優和加工資,她從來不爭,卻經常有機會得到獎勵。她的家庭生活也十分和睦,雖然沒有太多的浪漫精彩的故事,卻感覺美滿、舒適。
我認為,不要強求某個單一的成功目標,而要適應環境條件,盡量做到“自己滿意、別人認同”。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地擁有成功的感覺。
第二,我希望與青年朋友們交流的觀點是:人生的不同階段,對于成功的理解、定義、追求是不斷變化的。
少兒時期對成功的追求是“學成功的人”。小孩子沒有自己對成功的定義,往往是以形象化的成功人士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一類是偉大、卓越的人物,如將軍、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等;另一類是身邊值得模仿的人,如父母、老師、師兄師姐等。榜樣的激勵作用在這個階段發揮最大的作用。
青年時期對成功的追求是“走自己的路”。獨立性和自尊心的增強,使他們不愿受制于人,而是希望特立獨行、標新立異。他們心目中,“充分展示自我”成為成功的內涵。雖然他們也會遵循社會的標準、準則,但內心的反叛性卻是比較突出的。這種心理如果得到很好的引導、發揮,恰恰是刺激科技創新、社會創新的因素。
中年時期對成功的追求是“做成一點事”。中年人逐漸發現,世界很大、自己很微小,微薄的努力難以成就大事。但是,人總得做些事情。如果人到中年還做不成事,以后就更困難了。所以,中年人不再好高騖遠,而是希望踏踏實實地做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年時期對成功的追求是“自我心理平衡”。進入老年,知識結構和自身精力都難以迎接后起之秀的競爭,觀察社會變化和支持新人成功就成為主要的任務。能夠適應新形勢、新環境,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告訴年輕人,鼓勵他們成長的人,就會得到贊賞,相反,固步自封的人,就會逐漸被社會遺忘。因此,“自我心理平衡”是老年人對成功的新追求。
雖然,人生階段的成功追求變化不是簡單絕對的,卻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我們主動適應人生變化,調整自己的追求,調節自己的心情,不知不覺就會獲得更大的成功感。
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受成功激勵,但不為成功所負累。
我曾在廣州市的國家科技軟件園做過調查,那里聚集著許多計算機行業、軟件行業的青年人才。在別人的眼中,他們都是佼佼者,是新興產業充滿希望的人才。然而,我在深入訪談中發現,一些青年人才的心理焦慮程度非常嚴重。甚至有人說:“我把周圍的人都看做敵人,希望他們都失敗、都離開。”后來我才知道,讓他感到焦慮的原因是,他覺得這個行業競爭太激烈、更新頻率太快,自己剛剛占有的優勢很快就被別人超過,心里非常難受。
所以,我希望大家要追求成功,但不要太計較成功,學會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對待成功。如果為過高的目標所累,經不起變化的沖擊,心理無法自我調節,就更難把握新的機遇。應該說,已有的成功永遠代表過去,未來的人生還得平凡、真實地過下去。
職場貼士:犯錯了及時認識錯誤,并盡快改正,吸取教訓遠比一味自責重要。
下一篇:一個客戶總監職場經驗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再也沒有機會說對不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