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rzzch.cn]報道:這里不管你是七尺男兒,還是玲瓏嬌女;不管你來自城市還是鄉村;不管你曾經是強者還是弱勢;不管你過去是輝煌還是迷茫,所有的一切,你都不得不將之置于腦后,新的起點,新的希望,靠你的打拼,才能逐漸呈現。所有人都得“站直了,別爬下!”我們為什么來深圳?為什么選擇遠離父母、妻兒?為什么選擇一個人在這座城市中苦苦掙扎?這里沒有我們熟悉的朋友,看不到家鄉的山山水水,無法品嘗父母、嬌妻烹出的可口飯菜。這里一切都是陌生,這里一切都靠自己打拼,辛酸苦辣、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人情冷暖,一切的一切都得我們自己默默忍受、獨自承擔。有淚,可以流;擦干,繼續走!苦不苦?自然苦!累不累?當然累!然而為什么我們還是義無返顧來這里?為什么還要再堅持?為什么?為什么?!為了追逐我們心中的創業夢想!為了實現我們人生的輝煌!
從第一代移民的開拓到21世紀初的海歸、高科技人才的進取,諸多個人來到這塊神奇的土地尋找自己心中的夢想。回顧深圳二十年的發展歷,一部創業奮斗史躍然呈現在我們面前。
袁庚來了,他想籌建蛇口工業區,他是深圳的拓荒牛,他要親手播種一塊試驗田。1979年初,他和有關同志帶著蛇口開發工業區的藍圖,到北京向李先念、谷牧同志匯報。李先念、谷牧同志很感興趣,當時同意把整個南山半島都劃給工業區,袁庚還沒有這個膽量,只要了2.14平方公里。袁庚行動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在全國引起轟動,由此也讓人們有了深圳速度的概念。蛇口啟動了,袁庚拉來了更多的尋夢者,他說“我是個冒險家,為了蛇口的改革,我從全國各地羅致了一批小冒險家。”蛇口成功了,袁庚圓了心中的創業夢。
王石在廣州坐不住了,為了心中的夢想,1983年他從廣州辭去公職來到深圳,雖然那年33歲,但是王石決心已定。賣飼料,做地產,組建萬科,付出總會有回報,“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當年王石就是如此激勵自己一步步靠近心中的夢想,如今萬科成功了,王石的夢想也實現了。
深圳沸騰的局面,讓任正非感到心動,他比王石晚了兩三年來到深圳,但同樣也是八十年代到深圳的,當時任四十多歲,任正非到深圳的頭兩年是在南油打工,之后開始創業,華為由此開始啟動。任正非開始追逐自己的華為之夢,雖然當年由于“十分幼稚,選擇了通訊產品”,但是在任正非以“偏執狂”的執著推動下,華為在通訊行業中取得了龍頭地位,而任正非的華為之夢也成為現實。
當王石為萬科奔忙時,當任正非為華為憂心忡忡時,與他們兩人同樣是軍人出身的趙新先也開始在深圳啟動“三九”集團。趙新先1985年6月26日帶領5位年輕的拓荒者,從廣州第一軍醫大學來到深圳市北郊的筆架山。由500萬元借款起家,發展到擁有200多億元的有形資產和80多億元的無形資產,累計為國家創利稅幾十億元的大型企業——“三九”集團,創造了一個企業發展的神話。“三九”成了,趙新先的三九之夢實現了。
深圳是改革的實驗田,是創業者的夢工廠,許多人之所以愿意放棄內地安逸的生活環境,之所以愿意從首都來到深圳,就是為了做點事情,為了“干大事”,海王集團總裁張思民正是如此。張思民1988年11月,他懷揣美麗的夢想,攜妻離開了首都北京,離開了剛剛營造好的小家,那年他26歲。來深圳之前,張思民的路可以算得上是一帆風順。1979年,張思民高中僅讀了一年,16歲便考進哈爾濱工業大學這座被譽為工程師搖籃的名牌學府,在那里加入了共產黨,連續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1983年8月,他畢業分配到北京航天部207所從事軍品的開發和研究。1986年5月,他調到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總部。他的環境和工作條件讓人羨慕不已。然而張思民背靠大樹不乘涼,他要走進陽光,他說“要太陽注視我”!“要想干大事,還是要辦自己的公司”,“到深圳去,那里改革的大潮正猛,是大展宏圖之地”。1989年5月,26歲的張思民鄭重地向中信投資部遞了辭呈,同年7月8日,屬于他自己的深圳工貿公司(海王集團前身)在蛇口石云村住宅樓里的3間普通民房里宣告成立。他以個人僅有的3000元積蓄作了投入,開始邁出了商海生涯的第一步,開始啟動海王之夢。經過創業的九九八十一難,張思民終于實現了“海王”夢想,給深圳的移民創業又增添了濃重一筆。
關注所做之事而不愿在煩瑣的人際關系對人的是非議論中浪費時間,成為一些移民創業者的動因。“金蝶軟件”的創辦人徐少春就是這樣。1990年,徐少春與女友一起南下深圳,開始了希望之旅。1991年,一直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敬而遠之的徐少春砸碎自己的鐵飯碗時,8年的工齡換來的是360元的養老保險補償金,隨即他向岳父借了5000元買了一臺286來編程序,開始創業,他給自己輸入的創業“程序”是:只能進,不能退,堅持就是勝利。1993年,徐少春先生與美籍華人趙西燕女士合資成立金蝶軟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功發布金蝶財務軟件。如今的金蝶在十年多的打拼中在軟件領域早已地位顯赫,徐少春也逐漸實現了自己的希望之旅。
九十年代,小平同志南巡之后,特區深圳的創業更是風起云涌。這之中,更誕生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知名企業家。朱保國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例。1992年10月,朱保國來深圳辦廠。朱保國與徐少春同齡,到深圳時朱保國29歲,與徐不同的是朱同幾位志同道合者來深圳之時攜有2000萬元啟動資金,然而即便如此,朱保國同樣面臨了一次嚴重的考驗。他所帶來的1000萬元修建廠房,1000萬元用于購買設備、作流動資金。由于國家宏觀調控,銀根緊縮。企業又一次面臨資金困境,兩個多月過去了,員工們的工資仍無著落,人心開始渙散。朱保國四處奔走,籌措資金,甚至以廠房和設備作抵押,以高息向私人借貸。一天的晚餐時候,員工們正在飯廳,嘀嘀咕咕地發牢騷。朱保國召集全體員工,給員工們講了40分鐘的話。他說了自己的夢想,說了公司的發展前景,說了目前的困境,說了同舟共濟,說了一哄而散。最后他說:“在目前這種暫時的困難面前,何去何從,大家來決定,要散,我賣廠房,賣設備一分錢工資都不少地發給大家;然后我們大家承認失敗;要留,我們只發生活費,勒緊褲帶,堅持走出困境,我保證不僅不少一分錢,并且利息照發。”所有的員工都震撼了,大家默默地接過生活費,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企業又一次渡過危機。如今的太太藥液算得功成名就,而朱保國的創業之夢也業已成真。當朱保國92年來深圳之時,比亞迪的締造者王傳福教授還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王1990年從該院碩士畢業后,在該院301室工作,按部就班的歷任副主任、主任、高級工程師,還曾帶出過一批研究生。據說,王當時的主要興趣是研究寶石,他甚至還出過了一本寶石方面的專著。在學院內工作了5年,王傳福忽然發現作為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面臨機會。當時要花2-3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而欲買者趨之若鶩。王意識到手提電話的發展對充電電池的需求會與日俱增。在他這個教授看來,技術不是什么問題,只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做出大事業。1995年2月,他在深圳注冊了比亞迪實業。據熟悉比亞迪初創情況的有關人士透露,王傳福當時一無所有,領著20個人就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起家,創業的250萬元錢是表哥借給他的。但王從一開始就知道從哪里入手抓住機會。目前比亞迪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二次充電電池生產商,王傳福也實現了自己從教授到企業家的跨越,圓了自己電池之夢。
20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互聯網的熱潮從大洋彼岸傳到中國,隨著納斯達克指數的節節攀升,隨著雅虎、亞馬遜等網絡股飛速上漲,由此一場圍繞網絡的創業熱潮在深圳掀起軒然大波。雖然隨著網絡泡沫的消退,一些網絡公司銷聲匿跡,但是在這之中仍然涌現了一些知名的創業新秀。與早期創業者不同的是他們更年輕,具有更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這其中以騰訊的馬化騰、盛潤公司的李立農為代表。
1984年,13歲的馬化騰隨父母從海南來到深圳。1993年從深圳大學畢業后,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件工程師,專注于尋呼軟件的開發,并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件的意義就在于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1994年進入股市使其完成了一次飛躍,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那時馬化騰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創業的想法并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絡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1998年11月,27歲的馬化騰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1999年2月,騰訊自主開發了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網絡工具--騰訊即時通信(Tencent Instant Messenger,簡稱騰訊QQ)。經過三年時間的發展,到2002年,騰訊QQ的用戶群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注冊用戶群,注冊用戶為1億6000萬,活躍用戶5000萬。騰訊QQ成為亞洲最大的即時通信服務網絡。相比八十年代的創業者馬化騰就容易了許多,這或許也是深圳創業的新跡象吧。
李立農可以說是海歸創業的代表,他1983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系,后分配到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工作;1985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電機工程系攻讀碩士;1990年加入硅谷Quickturn設計系統公司,后任該公司亞洲業務經理。1996年12月,李立農等人籌措了近50萬美元在深圳成立了盛潤網絡系統有限公司。1997年9月,盛潤公司率先在國內推出第一套網上證券交易和資金劃轉系統。1998年12月11日,盛潤公司在深圳宣布從Intel公司和Motorola公司處成功融入風險資本約現金500萬美元,新融入的資本占到總股本的20%強。隨后,1999年6月28日盛潤公司又推出了第三代智能化可定制個人理財“盛潤2000”。2000年9月15日,李立農將該賣給廣東證券。公司定位于應用技術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1999年5月,鄧國順從新加坡回國來到深圳創辦朗科科技服限公司,開拓出了一上閃存盤行業。
2000年5月,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劉曉松在深圳二次創業,創辦深圳市華動飛天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專注移動增值服務。
……
上面僅是創業者中的一部分,在深圳,有更多的創業者奮斗在各行各業,他們或剛剛起步,或已小有所成,或在二次創業,然而無論處于何種情況,正是他們形成了深圳的歷史,形成了深圳獨一無二的創業奮斗史,而這也成為深圳二十年成功的基石,那么未來的深圳如何呢?能否繼續成功呢?怎么保證繼續成功呢?答案不得而知。
職場貼士:初到單位,你要督促迅速進入角色,別以為自己是新人,等人來教你做事。遇到問題向有經驗的人討教是優點,切忌不懂裝懂
下一篇:職場“金領”的酸甜苦辣:高薪和高興不可兼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從護士到董事長 身價億萬的奇女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