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上海奉賢經濟開發區內一企業生產車間,工人正在緊張的工作(資料圖)
農民工占比40%以上,“洋打工”三年增一倍多,新二元矛盾凸顯;職工收入漲了,但增速不快差距加大;職工高學歷、高職稱多了,而自主創新還是軟肋……今天上午,市總工會發布了“十一五”期間上海職工隊伍發展狀況,一系列的數據和結果,喜憂參半。人才儲備不足、創新意識和能力低,同時,僅有不足兩成的職工對收入狀況“比較滿意”。面對轉型發展的“十二五”,上海職工隊伍準備好了嗎?市總工會的調查認為,職工的文化知識結構、技術技能水平、創新創造能力等將遭遇考驗和挑戰。
高端人才嚴重緊缺
當前,職工隊伍的現實狀況與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之間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匹配性矛盾。其中,高端人才嚴重緊缺。隨著上海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其他新興產業能級和水平的不斷提升,上海對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但目前高端人才的儲備引進不足、培育培養滯后,產業結構調整將面臨新的“陣痛期”。
知識能力水平尚不適應當前“創新轉型”需要。從知識層面看,目前上海勞動人口的文化程度低于紐約、舊金山、芝加哥等國際大都市,也低于北京。上海要順利實現“創新轉型”,職工的文化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
當前,增強職工隊伍自主創新能力還面臨諸多制約。
創新能力不足。與全國大多數城市相比,上海的職工隊伍文化層次相對較高,但相當部分表現為學歷式、職稱式人才,職工隊伍的創新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工會抽樣調查顯示,在職工對自身能力的評價中,對開拓創新能力的評價最低。
創新作用難以發揮。在一些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因體制機制問題,內部創新活力不足,很多職工的創新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在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中,多數企業或從事簡單的組裝加工,或直接引進使用外國技術,對管理層的能力要求高,對職工的創新要求比較低,抑制了職工創新作用的發揮。
創新文化缺失。上海尚需強化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在體制機制建設上,團隊合作、社會評價、政策配套、文化設施、機構集聚、人員流動等一系列推動創新的載體機制缺乏有效銜接。
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職工收入逐年增加但增速不快。從2006年到2009年,盡管上海從業人員平均報酬以每年10.9%的速度增長,但仍慢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速度。
職工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主要表現在:不同所有制單位從業人員收入差距拉大,不同行業從業人員收入差距拉大,不同崗位從業人員收入差距拉大。如從2006年到2009年,農林牧副漁從業人員收入一直處于最低水平,金融業從業人員收入一直處于最高水平,且差距不斷拉大。
工會抽樣調查顯示,當前,職工對工作本身的滿意度尚可,但對收入的滿意度較低,50.4%的職工對目前收入滿意程度 “一般”,只有 19.1%的職工對收入表示 “比較滿意”;51.2%的職工表示承受的壓力 “很大”或 “非常大”。壓力的主要來源, 64%的職工選擇 “經濟壓力”。
基層勞動關系協調機制不健全,尤其是一些非公企業,職代會、集體協商、工資協商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建制率較低、覆蓋面不廣、推進難度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不健全、不規范,當勞動爭議發生時,難以充分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
化解新二元結構的挑戰
農民工群體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已成為上海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由于身份、戶籍等方面的原因,農民工已經構成一個特定群體,也使上海形成了新二元結構。
自2006年起,上海實施外來農民工職業培訓特別計劃,各級工會也分別開展農民工基本素質教育和EBA學歷培訓,對提高農民工知識技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單靠政府部門以及工會組織的培訓,遠不能滿足整個農民工群體知識技能提升的需要,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勞動技能缺乏的現狀在短期內尚難以改變。
在收入方面,受文化水平、勞動技能的限制以及用人單位同工不同酬的不公正待遇等,農民工工資收入普遍偏低,比上海本地職工生活壓力更大。由于戶口問題,農民工在醫療、子女就學、住房等方面難以享受與上海市民一樣的公共服務,融入上海難度較大。
[數字解讀]
40%
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統計,2010年,參加上海市綜合保險的外來從業人員(即農民工)為404萬,加上未交納綜合保險的農民工,農民工總數至少占上海從業人員的40%以上。
75.2%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上海職工隊伍呈現出向特定產業、行業集聚的特征。隨著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非公有制單位職工人數占比明顯增加,而國有、集體單位的職工人數占比相應減少。 2009年,非公經濟職工占全市職工總數的75.2%,比2006年上升8個百分點。
25.0%
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重逐年提高。 2010年,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重達到25.0%,比2006年提高8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高技能人才逐步呈現高學歷、年輕化趨勢。
97.3%
工會抽樣調查數據顯示,97.3%的職工表示愿意參與單位的民主管理,比2007年的抽樣調查結果(72.8%)提高近25個百分點。在職工期望參與單位民主管理工作的內容方面,職工最期望 “參與討論職工生活福利方面的重大問題”,其次期望“參與制定本單位規章制度”。職工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提高。與2007年的調查結果相比,職工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明顯增強。
58%
2006年以來,上海職工個人所得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與此同步,上海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也以超過年均10%的速度增長,2010年達到46757元,比2006年增長58%。工會抽樣調查顯示,文化程度、技能水平、職稱水平與職工收入密切相關,學歷、技術等級以及職稱水平越高,收入越高。
-93.6%
合同化、市場化的勞動關系基本確立。工會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職工與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比例越來越高,93.6%的職工與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同時,職工依法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工會抽樣調查顯示:職工更加注重通過理性、合法的手段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52.9%職工主要 “通過法律途徑解決”,42.3%的職工選擇“本單位工會組織”。職場貼士:傾聽是一種克敵制勝的法寶,一個時時帶著耳朵的人遠比一個只長著嘴巴的人更加討喜。在聽的同時還要給予適當的回應,以示尊重
下一篇:前九月全國新增就業近千萬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有21個地區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