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職業競爭力來自“加速度”
分類: 職業規劃
職場詞典
編輯 : 職場知識
發布 : 04-03
閱讀 :494
在不久前結束的“2005商學院院長論壇”之“MBA與職業競爭力圓桌”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趙紅、華東理工大學工商經濟學院院長石良平、中國農業大學MBA中心主任付文閣、新華信正略鈞策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海梅就如何提高MBA與商學院的核心競爭力進行了熱烈探討。
加速度比起點更重要
“我認為加速度比起點更重要”,劉海梅率先發言,“MBA們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不能腳踏實地,誤以為自己接受過MBA教育后就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比如做銷售的讀完MBA后就以為自己一定能當銷售經理,其實這種想法很不切實際。”
她舉了自己公司的一個例子:當時有兩個MBA學員前來實習,其中有一個是某商學院公認最好的學生,能力很強,但最終沒被錄用。原因很簡單———試用期間,他總是第一個提出下班回家,“雖然他可以很快地完成任務,但并沒有精益求精的態度,不夠踏實。”
對另一個學員,一開始大家并不是很滿意,因為他原來從事的行業和咨詢業相去甚遠。但最后人事主管對他的評價卻非常好,因為他學習能力強,而且非常用功,雖然其住所離公司很遠,但他總是工作到很晚才離開,成效也頗令人滿意。最后公司錄用了他。
“所以,起點不是最重要的,加速度比起點更重要,我們關注的是MBA學員在畢業若干年后能不能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劉海梅說,MBA畢業后能否比別人跑得更快,才是其是否具備競爭力的關鍵。
什么是“最好”的MBA
小到MBA個人,大到商學院整體,競爭力的根本是什么?石良平非??隙ǖ卣f:“特色第一!”他介紹說,華東理工大學是典型的工科學校,優勢在于工業領域,比如冶金、建材、化工等等。“中國企業里有很多優秀的技術人員,但他們不擅長管理,這就是我們的市場空間,我們的特色就在于可以為技術人員提供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培訓。”
“我同意石院長的意見,每個商學院都要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在我看來,不存在最好的商學院,只有最合適的商學院。”付文閣發言指出,每個商學院在培養目標和自身資源上各不相同,大家必然要形成一種共識:對商學院來說,招生時要招最適合學校定位的學生;而對MBA學生來說,報考時也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商學院。
因此他總結說,如果一個商學院能按自己的特色、定位去發展,它就是“最好”的。同樣,起薪最高的MBA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MBA,能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加速前進的MBA才是“最好”的MBA。
向書本以外的世界學習
在石良平與付文閣兩位發言的基礎上,趙紅補充認為,除了辦出各自的特色外,商學院共同的責任是向學生傳授更多的實踐知識,這將在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上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事實上,很多商學院都已經有所行動,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開辦各種形式的講座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最近給MBA學生請來兩位商界人士作演講。一位是開灤集團公司的董事長,他從一個煤礦工人成長為全國優秀企業家,其不斷進取的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管理藝術能對學員產生震撼性的培訓效果。另外,我們還曾請來美國著名咨詢公司的全球董事,為學生講解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咨詢師。這些都是學員們獲得書本以外的實踐經驗與人生閱歷的良好途徑。”
趙紅認為,這一類的培訓并不需要學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可以有選擇地補充自己最需要的課外知識,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從不同領域、不同的行業請到一些大師級的人物與優秀職業經理人來為學生演講,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獲得更實際的經驗,從而提升其職業競爭力。”
職場貼士:與上司一起出差,大到日程安排,小到確定住宿標準,都應先聽上司的意見,最佳做法是提出建議,說明理由,把決定權交給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