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拖沓冗長的公司制度制約公司的發展,隱藏了員工的潛能。
1973年初,麥斐遜接任公司的總經理之位,擺在他面前的任務相當艱巨。公司擁有員工3萬多人,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被同行遠遠地甩在身后。
為了找到破解難題的答案,麥斐遜接連召開了5次發展會議,他讓公司中層以上的領導逐個提建議。5次發展會議征集到很多建議,麥斐遜將這些建議出臺成政策。
半年過去了,這些出臺的政策不僅沒成為發展的助推器,反而成了絆腳石,公司的業績持續下滑。癥結到底在哪里呢?麥斐遜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麥斐遜反復揣摩,既然找領導層不行,就找基層員工試試。一天,他打扮成普通員工混進生產車間,謊稱自己是新進職員,什么都不懂。
基層員工都以為麥斐遜是來實習的,對他毫無戒備,有什么話就直說,有什么活就讓他干。通過細致觀察,麥斐遜了解到,基層員工對那些所謂的政策很抵觸,對那些所謂的規章制度很反感。
公司像防賊一樣防著員工,生怕員工偷懶或者不按上級的要求做工。尤其一些審批制度更是多余的,員工干什么活都要經過上級領導的審批。如果得不到審批,就干不成,或者干了也會受到批評和指責。
有了這個重大發現后,麥斐遜緊急召開會議研究對策,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對現有的規章制度進行改革。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說一個人太胖了運動起來就不靈活,需要多運動減減肥。
沒想到,麥斐遜的設想剛說完,就遭到一片反對聲。副總經理理查德說:“公司的制度是隨著公司的發展積累下來的,對公司的業務開展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如果減掉的話,就會丟失傳統。”副總經理凱倫說:“麥斐遜先生,您不要指望員工能像您一樣敬業。”一時間,會議室里人聲鼎沸,議論紛紛。
盡管很多領導提出反對意見,但麥斐遜一想起在車間的所見所聞,便更加堅定了自己改革的決心。他嚴肅地說:“如果這些冗長的政策不減肥,要么我辭職,要么你們辭職,但我想嘗試一下。”頓時,整個會場里鴉雀無聲。
幾天后,經過反復醞釀的新政策出臺了。由原來22.5英寸的厚度瘦身成只有一頁篇幅,內容也由原來的條條框框改成宗旨性陳述。這個宗旨性陳述,是麥斐遜親自修改的,并進行了逐字逐句的完善。
麥斐遜親自到車間指導工作,在他的影響下,公司的局面大為改觀。冷冰冰的政策不再是阻礙領導和員工溝通的藩籬,面對面地交流成為領導與員工溝通、激發干勁和保持信任最有效的手段。
在公司基層,領導給員工充分的信任,員工可以對生產經營進行品頭論足,還可以提出自己的設想。領導尊重員工自身潛能的發揮,公司對員工提高效率所做的貢獻進行獎勵。
如此一來,公司拖沓冗長的制度不見了,員工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刺激,生產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時,領導和員工的關系也變得極為融洽。
麥斐遜所在的這家公司是美國的達納公司,20世紀70年代末,達納公司在《幸?!冯s志按投資總收益排列的500家公司中位居第二位。
達納公司的成功經驗表明,員工素質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學會給規章制度進行減肥,領導層要學會放權,要讓員工知道自己在公司的重要價值和重要意義,給員工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的潛能,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