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許多年前,美國一家大型裝修公司的管理層在管理中碰到了一個頭疼的問題:公司原本配備了充足的工具,但是沒過多長時間,由于丟失或損壞就不夠用了,以致于不得不臨時購置新工具,這既耽誤了施工進度,也讓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工具丟失往往是因為員工在離開工作現場時粗心給落下了,而損壞很多時候是因為員工沒有按照規范的流程來操作,說到底都是員工責任心缺失所致。
公司的管理者希望通過嚴格的監督程序來端正員工的態度,曾嘗試過很多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采取工具借用登記、檢查和維修等制度。可是每次總是沒什么明顯的效果,還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以致于不了了之。
后來,這家裝修公司的CEO在一天夜里加班時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另一家大型裝修公司的高管盧卡斯跳槽過來接任CEO。盧卡斯了解到這個棘手的問題后,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盧卡斯認為,單純依靠員工自覺很難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就要把工具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在盧卡斯的倡議下,這家公司采取了一套新的工具管理制度:工具由公司和員工共同購買,各分擔一半的費用,但工具的所有權歸員工所有,而公司還會每天對員工進行一定的補貼,補貼直到與員工購買工具所花的錢持平為止。
新的制度施行后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工具丟失和損壞的情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人的“私心”并非總是帶來壞的影響,若能夠對其巧妙地利用,就可以產生積極的結果。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