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進職業咨詢室尋求幫助的人中,愿意討論職業興趣的占了大部分。來訪者最愛問的話就是:“你說我的興趣是什么?”“你認為我適合干這個嗎?”
之所以以上兩個案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高婷和安亞都說過同樣的話:如果能確定一份感興趣的工作,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她們看重職業興趣的結果,卻在困境面前裹足不前。雖然她們在表現上大相徑庭,實質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人們在評價一份工作是否滿意時,職業興趣在其中的影響力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個時代越來越強調彰顯個性,回歸自我。對此,“職業的深層志趣”這一概念最能說明興趣的重要:它能使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潛能,并可能超越金錢、地位、榮譽等“可見”標準,引導人向更深的層面投入,并獲得職業“高峰體驗”的快樂。
然而,一個職業是否令人滿意,不僅取決于興趣,還取決于勝任能力和價值觀的匹配度。其中勝任能力包括一般勝任能力和特殊勝任能力,一般勝任能力指的是各個崗位通用的工作能力,如溝通、承壓、責任等;特殊勝任能力是不同崗位特別要求的技能能力,如計算機維護等。
勝任能力的培養依賴于學習和實踐的歷練,價值觀和興趣的發現則是一個過程,是依賴于勝任能力而成長和實現的。雖然職業測評可以將個人興趣聚焦到某一個范圍,避免受測人走彎路,然而對于個人興趣的深刻洞察、體驗與認同仍需要個人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反省和統合。
高婷通過不斷的換工作來發現自己的興趣,其探索精神可嘉,但她忽略了職場中最重要的基本素質:責任。責任使人們在挑戰面前無所畏懼,勇敢地承擔并克服困難。也只有經歷這一鍛煉過程,個人深層的潛力和興趣才會被發掘出來。高婷以為“自己一事無成是因為缺乏興趣”,因而接連不斷換工作。其實,她是在一次次把自己對工作和發展的責任卸下,要知道,責任也是需要培養的,她失去了很多培養的機會,只好在一份又一份工作面前迷惘徘徊。
安亞也在尋找自己的職業興趣,卻始終缺乏邁出第一步的勇氣。表面上看來,安亞興趣廣泛,但因為沒有經過實踐的歷練,她的興趣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造成安亞駐足不前的最大困惑顯然來自于家庭,因為父母的意愿,使安亞無法走出,因為踏出“襁褓”的第一步必然給她帶來不安全感。近年來的咨詢我發現安亞這類的情況正在增多。獨生子女、父母過度的呵護,這些因素都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安亞們獨立成長的權利。如果他們不勇敢地站起來,父母再不放手,他們將在現代職場中迷失。
對于那些剛剛開始職業生涯的新人來說,首要的任務是建立責任感。這個過程是具體的,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工作的頭幾年,主要任務是培養勝任能力。能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意味著你具備了“通用能力”,這是以后發展其他職業的基礎。
就像植物生長的先決條件是深深扎根而不是開花結果一樣,職業成長也是如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而每一步都在為將來的燦爛積蓄力量。
職場貼士:知彼者,智也;知己者,大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