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去年年底被挖到了一家外企,工作中時不時的“遭遇”老外,讓他感到自己的英語不夠用了。他把英語單詞、句子和小段的文章抄在卡片上,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地鐵里學半個小時。
另一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工作已經搞定,論文也快要完成,讓他牽腸掛肚、死心不改的只有一個英語。寫和看都不成問題,就是說出口的英語,自己都覺得難以入耳。他買來一部美國電視劇《老友記》,去掉中文字幕,花大量時間來反復觀摩,學著說原汁原味的美式英語。
這兩位朋友對于英語學習的執著和刻苦是令人感動的。事實上,他們只是這個城市中,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堅持英語學習的人們的代表。在與英語學習者的接觸中,我們發現了另外一個更加另類的人群——他們將學習語言當作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為了追求更為純粹的學習氛圍,他們甚至不惜將工作和前程暫時放在一邊,專職學英語。
他們這樣選擇的出發點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用語言打開一扇門,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所以,他們愿意“發狠”一點,拿出專門的時間,付出不菲的金錢,把英語作為一個課題來攻克。
當學英語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學習不僅是生活的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還會形成新的交際圈子。語言學習是需要切切實實付出的,毫無風花雪月可言,但是因為學習,開闊了眼界,交到了朋友,學習的過程就被添加了許多快樂的成分。
其實,在上下班的地鐵里學也好,跟著電視劇學也好,作為生活方式的學也好,專程出國學也好,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學英語最需要的是投入。這個春天,讓我們與英語同行。
職場貼士:老板在職場中總是希望能夠扮演老大角色、掌控公司狀況以及員工進行任務的進度,因此隨時報告進度,讓老板充分掌握狀況,不要制造“驚喜”的感覺,那么在職場中來自上層的責罵與不愉快,相信也將大為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