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標簽,以表示它的歸屬、出處、成分或品質。每個人也如此,只是標簽更隱性。
古語有之: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況且現在是一個注重包裝的年代,個人形象就更為關鍵。地鐵站、大樓里,看人的穿著打扮一般能猜出對方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穿著嚴謹套裝,基本上是外企從事非技術性領域工作的白領,像銷售,客服和行政。搞IT、研發的 人,往往一條牛仔褲加上一件休閑上裝就隨便打發了,據說過于拘謹的服飾會束縛他們開拓思維。而同樣需要idea的廣告人的裝束,在隨意中卻透著刻意。因為他們必須給客戶帶來很有創意的感覺,所以他們穿牛仔褲,但會在膝蓋處搞一兩個洞;他們穿休閑裝,不過要在休閑裝上添一些夸張圖案;而且通常是男性留長發,女性剃板寸。
當然,以貌取人也會失之偏頗。像上一任的老板,房間里總有若干套西裝、襯衫、領帶和皮鞋,而上下班途中一律牛仔褲運動鞋,手里卻很不相稱地提著大公文包,每次進出大廈總會招來保安置疑的目光。只有掏出名片,人家才肅然起敬,原來是董事總經理啊。
名片是勾勒一個人工作狀態的載體,所以它的講究也不少。名片上最顯眼的當然是公司的名稱和logo,就像是一個人的臉面。若不是有著特別叫得響的品牌,很多公司就會舍得花大錢請廣告公司把logo設計得漂亮體面。其次,是名片上的稱謂。哇,年紀輕輕就是“客戶經理”,其實那小公司里所有做客戶服務的都是“經理”。也有人怕露底,故意謙虛的。比如認識一個頗有名氣的培訓公司老板,一直打著“副總經理”的旗號,讓大家都以為背后另有高人運籌帷幄。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偶遇,自然要互遞名片,看看工作地點是在恒隆還是金茂,頭銜是經理還是主管。
研究名片,還可以感受到很多職業化的東西。正規的公司,員工都應該有一個公司郵箱;而有的公司出來的人,名片上印著五花八門的私人郵箱,循規蹈矩的用戶名也罷了,偏偏有的用不知所謂的字母與數字組合或是孩子氣的英文單詞。另外,在名片上印手機號碼的大多是市場推廣、銷售、技術維修;公司最高級別人物的辦公室電話一欄只寫總機,就算象征性地寫上分機,也永遠是秘書接聽。
除了衣著、名片,還有其他很多附屬品可以作為人的標簽。比如代步工具是地鐵、出租還是私家車,居住地段是閔行、虹橋還是陸家嘴,消費場所是麥當勞、星巴克還是哈根達斯。假若這一切都是自然狀態倒也罷了,怕就怕那些打腫臉充胖子、光鮮露給別人痛苦憋在心里的虛榮標簽族,可能都搞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了。
職場貼士:絕不要給自己一個理由,說服自己把工作交給下一個小時。永遠以“現在”這兩個字來想問題,把“明天”、“后天”、“下星期”想成遙遠的下個世紀好了,做個“我現在就要開始工作”的人,哪怕只是拿起電話,和客戶說說你剛才想到的那個創意,讓他覺得你是一個主動的熱情的服務者。工作在此時此刻,是讓我們保持戰斗欲望的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