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激流中,哪些人會被最先裁掉?人們可能會認為是那些能力不強的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少的人,但是創造價值多少的衡量標準,往往非常模糊。很多人以為自己是關鍵員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們不知道到企業裁員關頭時,風險最大的可能就是他。
可銳職業顧問案例:
蘇,公共關系和市場營銷雙學士,在一家數碼科技企業做市場工作已有三年時間。三年里,蘇從一個活力四射的大學生成長為部門骨干。因為他有公共關系管理方面的優勢,很多營銷策劃方案都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市場的強烈反饋。在不斷的學習中,他逐漸成為企業營銷策劃方面的優秀人才。唯一讓他不滿意的地方是,他和主管有經常會因為業務發生沖突,但是他認為在工作中有不同意見也是正常的。有一次,因為策劃方案與主管發生了嚴重分歧,直到經理出面,才和解了兩人的矛盾。此后市場管理的工作仍是他一手操作,事實也證明他做得非常出色。
但是5月份的公司裁員,部門主管調到華南分公司做市場工作,他滿以為自己可以穩坐主管位置,但出乎意料,晉升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而平時此人的成績也并不如他。再這樣下去,下一次的裁員可能就輪到他了。
為了自己以后的發展,他不得不考慮今后的出路。
可銳職業顧問建議:
企業為什么要裁員呢,就是要使公司保持活力,保持高效率。按照常規的看法,蘇是非常有競爭力可以升到主管的位置,為什么形勢一轉,他由非常關鍵的人成為危險的被裁人員?他是走錯了哪步棋呢。
要挾式溝通行不通 專家分析了他的情況,發現他是過于自恃為不可替代,用資源要挾主管。怎樣在企業中保住自己的地位呢?有一種說法是:一定要成為不可替代的人。但過于認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以此作為自己的籌碼,那就大錯特錯了。從管理上說,企業不會讓員工成為不可替代的,它寧可加一兩個人的成本,分散他的責任,也不能讓員工變成不可替代的。
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蘇的職業發展也出現了問題,他自己認識得不夠清楚。
看清楚企業裁員目的 裁員是企業保持活力的手段,企業和部門是要改良,要不斷的修正本身出現的問題。你有沒有站在企業的視角,按照企業的去修正自己的行為,整體全局的靠量自己的職業行為。為什么有人不會被裁掉,有人會在形勢急轉直下的情況下更上一層樓,大家的起點都相同,關鍵在于你把自己放到部門的大局上去了嗎?蘇所在部門本身人數不多,裁員就是避免一個人獨大的局面,讓另外的人有施展的機會和平臺,這樣部門的整個效率才會提高。有些人員表面上具有某種不可替代性,但如果能夠把他所掌握的專有知識轉化為共享知識,那對企業和個人的作用更大。如果你要做管理者,就要培養得力的助手,或者說是鐵板關系,這樣你既不是一人獨大,增加了部門效率,也可以建立足夠凝聚力,為晉升鋪路。
掌握職業發展的關鍵 不同的人職業發展有不同的結果,那些失敗的人沒有掌握職業發展的關鍵,那么關鍵是什么呢?企業發展走向是什么樣的,你的職業發展規劃和企業發展走向是否一致,這個公司能否為你提供相應的機會?
為什么說保持適當的流動性,到了一定的職業發展周期就要主動跳槽,而有的人一定要在一個企業中熬,才能出頭呢,關鍵就在于你是否根據自己和企業的條件不斷修正自己的職業發展。蘇是屬于開拓性人才,企業管理偏于保守,他在市場方面的競爭力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對企業的市場有非常大的把握能力,但是缺乏管理能力。不是因為他無法爭取到,而是他不屬于熬年頭的職業,他的核心競爭力是專業能力,如果到更大的環境中去鍛煉自己,將會得到更多的機會。也就是他現在到了一個發展周期,應該主動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他現在被冷凍的情況,專家建議他立即跳槽,并著手為他做了跳槽計劃。他非常認同專家為他做的規劃,眼前有豁然一亮的感覺。
職場貼士:把工作當成自己的戀人。對待工作要熱情,如同對待自己的戀人,大部分人可以把以往的“經驗”照搬過來,細心、謹慎、全面的對待自己的工作。摸清“套路”之后,相處下來自然順風順水,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