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山東東營市一家化工集團公司副總裁徐先生緊急飛了趟廣東,第四天返航時,他帶回了7個人。這7個人都是他用大價錢挖過來的。
這家公司今年3月份成立,現有110名員工,其中,9名博士,8名碩士,剩下的基本都是大本、大專學歷。
公司成立初期,偌大的辦公室到處是空位子,幾位老總到處招賢,跑獵頭公司下餌,到招聘會趕集。一開始,他們很青睞應屆畢業生,認為年輕人熱情、好學、可塑性強。4月中旬,陸續來了4位應屆畢業生到公司實習。
4位應屆畢業生中,兩人是學中醫藥的,兩人是學化工的。他們來的第一天就跟老總提了要求:工資開4000元、住單間、有基本設施,三險一險不少。老總答應了??砂朐轮?,老總讓他們全部走人。“這幾個學生動手能力很差,給一臺電腦,讓他們把一摞文件打出來,再電腦打孔裝訂成冊。他們不會,說電腦課沒學過打孔。于是,公司派一個秘書教了他們好幾遍,但他們很不虛心,一邊嘮叨這么簡單,一邊東張西望,漫不經心。直到離開公司時,他們還不會打孔。
兩位學中醫藥的,只見過書本上的田七、草珊瑚??蓪嵺`中,他們不僅分辨不出原材料的成色、品質,更別提分辨廣西的田七、貴州的田七這些原產地了。這樣的直接后果是,他們用高價采購了低質的原材料,加大了公司運營的成本。
徐總解釋,既然要招應屆大學生,公司也有心理準備--給他們犯錯誤的機會,給他們個性張揚的空間。公司也知道,把一個應屆生培養成一個企業人至少要1年,培養成骨干至少要3年。大學生沒有實踐能力,這很正常,可態度決定一切,他們的態度著實讓人心涼。
與這些大學生相比,該公司現在的辦公室主任助理是司機出身,可他的組織能力、人際協調能力、敬業精神都是公司數得上的。然而,讓徐總不能容忍的是,這幾個大學生從進公司的第一天就在背后嘲笑司機出身的主任助理,說他普通話說不利索,認為他是大老粗,沒學過管理還管人,這不是現代企業制度的表現。
更可氣的是,這幾個大學生愛攀比、愛發牢騷。他們晚上的必修課是,給班上的各個同學打電話,問他們在哪兒工作,拿多少錢。第二天,他們會在飯堂里,逢人就說這兒有多么多么不好,他們的同學有多么多么好,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
4位大學生走后不久,清華大學精細化工專業一位研究生通過獵頭公司找到了徐總,他想應聘研發中心副主任的職位。在參觀企業之前,他押下價碼:年薪20萬元,2%的股權。他還告訴徐總,20萬元是清華價,不是他個人隨口說的。
徐總請他先參觀企業后再說。在參觀生產線時,徐總問了他一些技術問題后,請他走人了——不值那么多。
“如果他有真才實學,或者有特殊的專業才能,年薪50萬元也不為過??伤菑谋究浦弊x碩士的,沒有一天企業工作經驗,沒有單槍匹馬的接過一項課題,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我們能放心把核心部門研發中心交給一個不懂市場又沒有經驗的秀才兵嗎?”徐總說。“一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動不動拿股權說事,2%的股權,他知道我們公司的注冊資金是多少嗎?是兩億元!”說這話時,徐總顯得很激動?!艾F在很多大學生都愿意去大城市,說那里有高職務、高工資,可哪兒有那么多好事?其實,在一些小城鎮,一個大學生當兩個用,他能得到的鍛煉比在大城市還多?!边@是徐總的看法。
這位老總最后給記者算了筆人才賬:通常,到社會上招人比到學校招應屆生的成本高15%至20%。但是,這個成本相比企業從頭培養一個大學生的成本,一點都不高,相反更合算。商人就是商人,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單位愿用熟手而不用生手的原因。
職場貼士: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