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上海是一塊吸引弄潮兒的神奇土地。作為一個移民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都希望在這個舞臺上大顯身手。其中,不乏有心想事成的成功者,也有仍在心志勞苦努力拼搏的奮斗者。對后者來說,也許踏上這塊土地并不等于融入這個城市,他們中有不少人總感到和這個城市之間有一段距離。某招聘的在線調查顯示,不少從外地來滬的職業經理人有一個相同的感受,便是生存壓力大、競爭激烈、人才密集、上升空間不大、地域特征明顯等。記者采訪了他們中的幾位,從中我們也可領略到部分外來職業經理人的艱辛和不易。
你快樂嗎?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難回答。但對于一些在上海打拼的外地經理人而言,這個問題就顯得有些沉重。商海的搏擊總是與壓力共存,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不得不暫且拋開與家人團聚的溫馨,不得不走進課堂重拾課本,不得不表現得更優秀、更卓越……
酸希望與失望交織
收拾好辦公室里屬于自己的東西,再次環顧四周,此時,墻壁上那幅“萬馬奔騰”圖在戴巖的眼里已經沒有了往日雄風,不再有任何寓意。
那還是3年前董事長親自掛上去的。在一番語重心長的交談之后,董事長拍著戴巖的肩膀,說了一句:“老兄,靠你了!”就是這樣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讓戴巖激動得當場立下“軍令狀”:3年內讓公司效益翻一番!
戴巖做到了。但是,戴巖并未因此拿到本該屬于他的報酬。按照合同約定,3年完成業績指標,戴巖可以拿到300萬元另加5%的股權紅利。更何況他是超額完成,提前半年兌現承諾。但是,戴巖只拿到150萬元。
其實,問題還不僅僅在這里。戴巖心里明白,在公司高層眼里,他只是一個來自外地的“空降兵”。從踏進公司大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面臨著高層管理人員的期望、中層管理人員的“敵意”,以及員工的滿腹狐疑。但是,他堅持了下來,3年時間里,體會最深的就是“艱辛”二字。
戴巖從山東到上海上班的第一天,熱情地向大伙兒自我介紹:戴巖,青島人。后來他聽到幾個上海同事議論他:那個外地副總……
對于這些,戴巖只是一笑置之,“先把工作做好,管別人怎么說……”
還記得進公司前,朋友曾提醒他:在民營企業做經理人不容易,最多撐3年。戴巖不相信,他堅持認為,只要老板與經理人之間溝通無障礙,一切都不是問題。事實是,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是親兄弟,戴巖的每個決策,只要兄弟倆中有一人否定,就可能擱淺。
現在想起來,戴巖覺得自己太天真了。一個外地人在上海打拼,靠的是勇氣、自信和堅持,既要適應環境,又要適應企業文化,更要想辦法融進當地人的圈子。戴巖一直在努力地做著,卻還是失敗了,果真沒有跨過“民企3年”這道坎。
甜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人選擇地域,地域也選擇人。但一個真正的職業經理人不會介意在哪里生存,介意的是,我能干好嗎?
張敏1985年大學畢業后,先到某大型國企實習了一年,接著便跳到外企擔任助理工程師。
初到上海,張敏第一個不習慣的就是語言,“上海人喜歡扎堆兒說上海話,你跟他說普通話,他也會用上海話回答你。”的確,職場上的吳儂軟語,讓初來乍到的張敏聽得一頭霧水。
因為聽不懂上海話,張敏被同事看成“異類”,就連司機都看不起他,更別說融入上海人的生活圈子了。張敏說自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適應上海人,“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但很多上海人的言行舉止都會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越感,還真讓人不舒服。”
對于上海的職場游戲規則———每個人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盡管有些不適應,但張敏認為,這其實是給了自己一個發展空間。“只要肯吃苦,不計較,在上海更容易得到機會。”為了爭口氣,他拼命工作,鉆研技術,幾乎每個周末都是在公司度過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決定栽培年輕人,提拔一批青年干部,張敏便是之一。
在之后的職業生涯中,張敏換過幾家公司,從HP,到AT&T,再到目前的安家集團,一直沒有離開過上海。十幾年的磨練,讓他真正體會了“適者生存”的道理,“上海是個很現實的城市,只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所回報。她會給你機會———一個與上海人平等競爭的機會,就看你如何把握。”
如今,張敏已經成為新一代“上海人”。上海,讓他著迷,不僅是因為她的時尚繁華,還有那份開闊的胸襟和包容的胸懷。張敏說:“上海是個有生機、有活力的城市,不過外地人在上海創業要有些勇氣,要敢于闖關。只要你有信心,保持好心態,上海就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城市。”
苦怎一個“累”字了得
“你能猜出我的年齡嗎?”采訪結束后,在輕松的氣氛下,王鐵勝問記者。“可能不到50歲吧?”回答并沒有讓王鐵勝感到意外,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經理人,在長期的壓力之下,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得多。
“我就像一個在高臺上旋轉的陀螺,如果不能一直保持著旋轉的狀態,就要么停下來,要么摔下去。”王鐵勝這樣形容自己當前的狀態。
王鐵勝是一家大型IT企業的合同談判經理,因為工作性質的關系,他的大腦一直處于緊張狀態。這是一個使命感很強的人,一旦決定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而這無疑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曾有很長一段日子,每天早晨醒來,他盯著天花板要發好一陣子呆,又得去上班了,這是他的苦惱;而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又會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甚至連做夢都在談判。
“在上海,我覺得壓力好大,這個城市到處充滿競爭,讓人喘不過氣來。睡覺、娛樂對我來說如同一種奢求。”王鐵勝感覺活得好累。這也許是很多經理人的真實寫照,但卻沒有幾個人敢對他們的老板講,因為,好位置總是需要不知疲倦、精力充沛的漢子。?
昆明、北京、大連、廣州……王鐵勝成了一個“空中飛人”,30幾歲的人,至今沒有女朋友。“哪有時間認識女孩子。再說,一個外地人,沒有房子、車子、票子,上海女孩子怎么會看上眼呢?”
其實,倒不是上海女孩子現實,而是王鐵勝希望能夠給予未來一份更安穩的生活。那種漂在異鄉的感覺并不是很好,“我不清楚這樣的生活還要過多久,異地謀生總是要吃苦的。也許將來我會選擇在其它的城市生活……”除了工作,王鐵勝唯一的娛樂就是聽音樂,他說,只有沉浸在音樂中,才能感覺到輕松。
辣追求欲望的刺激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對于來自哈爾濱的李建軍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小的時候,李建軍就很向往上海,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那里工作生活。這個愿望在4年前終于實現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遠在上海的朋友向他發出邀請,希望李建軍來上海幫忙。經過深思熟慮,李建軍帶著憧憬與夢想,攜妻帶子南下上海。
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順利。朋友的公司苦撐一年之后,畫了一個殘缺的句號。李建軍不想就此放棄,決定報考MBA,一方面豐富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還能結交些朋友。
畢業后,他被上海某物業公司聘為項目總經理,年薪20萬元。工作安定下來,他的心也踏實了許多。沒想到,公司人際關系復雜,生性耿直的李建軍常受排擠,李建軍很失落。前不久,合同到期,他拒絕與公司續簽合同,重新選擇工作。
“我很羨慕上海人的生活方式,愜意、安逸、時尚,好想能過與他們一樣的生活,但現實條件不允許。有時候,你不得不信,人是靠著欲望在生活,在追求欲望的過程中,不斷向你的理想目標靠近。”李建軍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在這種欲望的壓迫下,他的內心很痛苦,也很彷徨。
過來人的忠告
●做一個職業經理人不容易,做一個漂在異地的經理人更不容易。生活中沒有很多考驗,沒有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心態,無法面對接踵而來的種種挫折。
●經理人“空降”到一個陌生城市,要調整好心態,找準自己的定位,往往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上海很現實,企業也很現實,員工更現實,因此,一定要學會接納、學會溝通,想辦法融入新環境,同時創造一個適合自己職業發展的新空間。
●不要抱著改變對方的心態,這樣很容易被當地人排斥。先嘗試著了解對方、適應對方,了解企業文化,想辦法讓對方先接受你,一步一步,慢慢改變。道理很簡單,做事先做人,交人先交心。
●外地人在上海,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注重溝通,注意入鄉隨俗,很多人可能對上海人有一種思維定勢,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其實理解了上海人的習慣,就不會跟上海人對立起來,也比較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上海先進的市場觀念、完善的市場規則以及成熟的投資環境都是有利個人發展的。任何挫折都是一種磨練,只要保持積極奮進的態度和行動,必能在這個充滿機遇的城市里有所作為。
職場貼士:負面的肢體語言。千萬不可坐沒坐相,掇弄頭發或修指甲,或偷偷脫下鞋子。
下一篇:年關到 什么樣的員工會升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遭遇職場上的7個危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