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朋友之間的正常交流,被書面化的語言替代,原本溫暖有力的鼓勵,卻顯得虛無飄渺。
一日下午,某廣告公司職員唐鈞接收到一條充滿豪言壯語的短信:“我的朋友,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讓我們感恩,讓我們珍惜,從今天開始,請你見證我的全新變化……”
這讓他頗有點哭笑不得,這樣的短信不是第一次收到,他看了看落款名,便知道這位朋友正處于“培訓亢奮期”。
創富時代,當注重激勵和開發潛能,正逐漸入侵白領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其產生的亢奮效應,有時卻令人際間變得隔膜起來,時下這樣一種被稱為“激勵隔膜”的尷尬人際,在職場中并不鮮見。
一家貿易公司職員李丹對好友周薇很不理解,她不明白,為什么周薇參加了一些培訓后,就開始不好好說話了,讓兩人之間疏遠隔膜起來。
李丹說,以前即使工作再忙,她們倆還時常見面說說心里話,開年后周薇跳槽到一家銷售公司,漸漸變得胸懷大志,規劃、目標、夢想等書面化的語言,頻繁在周薇言談中出現,李丹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周薇嘴上總是掛著:“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成功的,相信自己的能量……”
聽得李丹云遮霧罩,好朋友間硬是弄得有點陌生和不真實。
漢口一家機械設備公司職員劉蕾的變化,令朋友們不知是喜是愁,性格內向的劉蕾在一些培訓課程中,漸漸變成積極分子。她會在培訓師的鼓勵下,將一塊木板擊成兩半;她總是第一個站起來,跟眾位學員分享學習心得,一打開話匣,就滔滔不絕……
“參加這些培訓后,我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從被動變得主動,也爭取到不少機會,我很想第一時間分享給我的朋友們。”隔三岔五,劉蕾就會給好友群發一些激勵短信,但她的朋友則聲稱,還是希望能看到真實狀態下的她。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造成這種尷尬的人際關系的原因,首先在于一種角色錯位,不能正確區分生活與工作狀態的自我角色,同時表明一些白領渴望改變被動人際模式的想法;
而缺乏自信,試圖尋求心理暗示,是與周圍人形成激勵隔膜的深層原因,正確的自我激勵方式,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豪言壯語,注重平日點滴感悟和積累,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才能對周圍環境和人際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
職場貼士:不要羨慕人家的命好,大家都是一樣的。我們拼命工作,不就是為了離自己理想中的極樂園更近些嗎?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制訂一個目標,大的像買一輛自己喜歡的新車,小的如買一套今秋的流行格呢套裝,有時候,壓力是讓人忘情于工作最好的動力,當你終于可以為了卸下包袱松口氣時,你的目標也會得以實現。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