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本網訊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平安證券投行事業部少量保薦代表人申請離職,準備加入同城其他券商,這是繼月前市場傳出工銀國際和華泰聯合等多家投行的保薦人“轉會”另覓東家的后的又一重磅消息。
證券業內人士無奈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投行這個行當的潮來潮往,本質上都離不開收益分成的高低起落。
據了解,投行保薦人的薪酬從結構上,除了一部分固定薪外,很大程度上來自保薦項目提成。一方面,誰給的保薦提成高,誰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就會形成人才流動。
另一方面,物以稀為貴。從2004年至今,通過監管部門保薦代表人考試的這一職業群體僅有1860人,相對于證券資本市場超過30萬億的市值,他們是稀缺資源,也是“金領中的金領”,在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和高薪酬的吸引下,被稱為中國最金貴職業的保薦代表人出現了行業人才高流動的現象,成為各家機構爭相渴求的“香餑餑”。
年內超70位保薦人換了東家
在投行業內,投行部門員工和保薦代表人的離職跳槽并不是一樁新鮮事。
有數據顯示,截止今年7月底,資本市場一共有68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更改保薦人公告,除去部分保薦人涉嫌違法違規被撤銷失去保代資格,更多的變更原因是保薦人的離職和工作變動。
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投行遞交的保薦資料一般需要兩個保薦代表人同時簽字,這意味著有近70位保薦代表人離開了“老東家”。
時間再往前推,2010年11月底,也有媒體曾做過不完全統計,當時有14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更換了保薦代表人公告,涉及離職保薦人超過150位。
一位北京券商投行部資深人士表示,本身金融業就是人才流動非常大的行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甚至私募基金在內,對于人才的渴求一直非常強烈,各個公司會通過挖角來獲得寶貴的行業經驗、人脈資源和項目信息,相對而言,投行流動性更強、挖角更為盛行。
除平安外,今年已有很多家投行遭遇保薦代表人被挖跳槽的事件,僅披露出來的就有工銀國際、華泰聯合證券、東北證券(,)等。
今年5月,工商銀行(,)旗下工銀國際投行部包括保薦人在內多位資深員工相繼請辭轉投別家;7月,華泰聯合證券投行部門5位保薦人也集體請辭,全部被民生證券挖角。
這位投資人士表示,在投行界,高流動性、高頻率挖角見慣不怪,尤其在每年分完上一年度的業績花紅后,各家機構基本都會出現20%比例的人員流動。
高薪誘惑致保薦人離職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平安證券保薦人離職同樣是高薪惹的禍。
在現有保薦制度下,一個首次公開發行項目必須由兩個保薦代表人簽字,而在該項目發行結束之前,這兩位保代不能再行簽字。上海某券商投行負責人分析,“為了招攬更多的承銷項目,券商不得不保有大量的保薦代表人,由于每家券商保有的保薦代表人數量有天花板,對保薦代表人的種種要求,相當于在事實上對IPO進行了規模控制,即有多少保代就有多少承銷項目的通道。在這種體制之下,各大券商都想法設法擴大保薦人隊伍,而在市場保薦人有限的情況下,向投行業務排名靠前、保薦隊伍強大的券商高薪挖角,是市場普遍做法,而這兩年投行業務風生水起的平安證券無疑是眾矢之的。”
據悉,平安證券是目前國內投行市場的主角之一,在股票承銷與保薦、收購兼并等方面業績突出。2010年,平安證券完成了39家IPO以及11家再融資項目的主承銷發行,其保薦的IPO、中小板、創業板、股票總承銷家數均位列行業第一。
在耀眼的業績支持下,具體執行IPO項目的平安證券投行部門員工和保薦代表人成為競爭對手們青睞的對象。
逐漸做出名氣的保薦代表人面對的是市場高薪酬的誘惑,據了解,保薦代表人的薪酬由以下幾部分構成:首先是保底工資,大約在100萬-150萬元;項目提成費(或稱成功費)30萬-80萬/個;跟蹤一個項目大約兩年時間,這期間還要支付每月3000-8000元的保薦費用。另外,由于稀缺性使然,保薦代表人在跳槽時還能獲得轉會費,有的可以達到200萬元。“如果不給那么多錢,就很難留得住人,沒辦法。”業內人士表示。
“直接挖人的話,保薦人和投行員工過來以后可以直接上手工作,尤其是手頭還有準備項目的保薦人,用高薪挖過來基本不會虧本,這也是市場競爭中經常采用的方式。”前述人士分析此次平安證券投行部保代離職原因說,這兩年平安證券做保薦IPO的業績突出,項目資源充足,保薦人團隊規模和實力均在業內較為突出,每個保薦人幾乎都有豐富的項目執行經驗,對市場的吸引力很強,一時間很容易成為同行挖角的目標。
“黃埔軍校”越挖越旺?
記者獲悉,盡管此次離職的保薦人和投行員工總體人數不多,但平安證券內部仍進行了與這些員工的面談溝通和挽留,此前有輿論關注員工的離職會否影響平安的投行業務,一位接近平安證券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平安證券與其它券商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對平安綜合金融平臺的依托,最直接的受益上,平安證券有20%的客戶同時也是平安集團其他業務的客戶,品牌優勢其實對業務助益更大。此外,素有業內“黃埔軍校”之稱的平安,多年來包括壽險、產險等在內的各大業務均經歷過挖角之痛,但反而人才越挖越旺,其管理制度和人才梯隊抗挖角力及造血功能較強,因此,就平安的投行業務來說,少量員工的流失可能并不會對公司的運營產生很大影響。當然,證券業務能否延續壽險業務的傳奇,成為越挖越旺的“黃埔軍校”尚有待觀察。
某金融獵頭公司業務負責人也分析說,從保薦人規模上來講,平安證券通過證監會注冊的保薦代表人有80多位,僅次于國信證券和中信證券(,)位居行業第三,少量員工的離開并不會令平安傷筋動骨;同時,在項目儲備方面,由于依托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平臺,平安證券通過中國平安(,)旗下其他公司交叉銷售和信息共享儲備了不少準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資源,這對于目前手頭沒有項目的保薦人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而且在人才梯隊培養和項目管理方面,平安很早就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估計人事上短期的調整并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據悉,近年來隨著平安IPO業務的迅速發展,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成為各大券商投行高薪挖角的對象,其中少量保薦人及其隊伍認為有更好地發展機會而選擇離開,但每年也有新鮮血液在不斷的加盟公司,人員流動和更替與行業流動情況一致。
“以前平安壽險業務被保險行業稱為‘黃埔軍校’,現在證券業務的中小板和創業板投行隊伍也開始被人稱為軍校了。”
前述接近平安的人士認為,平安證券對保薦人才的培養主要應用的是“造血機制”,即確保每一個重要崗位有好幾個人隨時可以接班補位,承擔其相應的責任,讓其在工作的過程中比、學、趕、超,提高與崗位勝任的技能,并給予一定的壓力和挑戰的鍛煉機會,這樣幾年下來,公司內部就產生好幾位基本具備接替上級主管能力的下屬,當人才出現流動狀態時,也能保持業務發展不受大的影響。
“所以,我估計少量的人員流動對平安整體業務及客戶服務的品質不會造成影響,平安的造血機制也將能夠實現人才梯隊的快速成長,實現各項業務的平穩過渡。”
(關新)職場貼士:最近離婚的“驚悚”細節。即使一切屬實,提到這個話題則會顯示你這個人不夠謹慎。
下一篇:企業另類培訓 職場新人上街賣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河南公考流行隱考族 鄭州3萬人爭107個崗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