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訂養老計劃的過程中,有些人往往根據自己一些不切實際的主觀想法,做出不合理的決策,從而影響了自己養老目標的實現。在制訂養老計劃時,人們常會出現的問題是:
一、計劃開始太遲
許多年輕人認為,在他們這樣的年齡就開始為退休生活做準備似乎為時尚早。的確,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的財務負擔往往比較重,例如結婚、生育子女、購房、償還教育貸款等都需要花費大筆資金。于是,年輕人會推遲制訂養老計劃的時間,例如推遲到40歲左右負擔相對較輕時。然而,他們推得越遲,當他們退休時就越可能會面對更大的財務困難,或者為了彌補退休資金的不足,不得不推遲退休。
二、對收入和費用的估計太過樂觀
總會有一些人對自己退休后的經濟狀況過于樂觀,他們往往高估了退休之后的收入,而低估了退休之后的開支,在養老計劃上過于吝嗇。造成這種樂觀估計的原因有多種,例如他們認為退休之后的社會保障、養老金計劃或者投資足以保障自己的養老,認為在退休之后生活開支會顯著下降,認為醫療保障能夠承擔所有的醫療費用等。
三、投資過于保守
與前兩種情況相比,投資保守更為常見。很多時候,人們喜歡把自己的養老計劃僅僅當做儲蓄賬戶而不是一種投資工具。
雖然理財專家們一再強調養老退休計劃的安全性很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應當完全排斥風險。某些情況下,如果投資可以獲得合理的回報而又不必承擔過大的風險,那么這樣的投資在養老計劃中是可以考慮的。此外,通脹會不斷地侵蝕個人的財富,過低的回報率不利于個人長期資本的積累。
職場貼士:每當你高效率地完成了一項工作或是解決了一個難題時,你不僅僅是節約了時間,而是在使你的生活更加快樂。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就不要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