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關于工作倦怠的調查顯示,70%的受調查者出現輕微工作倦怠,39.22%的受調查者出現中度工作倦怠,13%的受調查者出現嚴重工作倦怠。工作倦怠——國外職場人經常出現的癥狀,襲向國人,悄無聲息,卻來勢兇猛。
翻遍所有的地方,最后發現電話簿就在手邊;走到文件柜前伸出手,突然想不起要找些什么;有一大堆工作等候處理,卻打不起精神著手去做……腦袋里像被灌了鉛,坐在桌前一動也不想動。一個問題總在腦中盤旋:要不要干脆辭職不干了?——“工作倦怠癥”患者自語
個人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缺乏沖勁和動力,甚至開始害怕工作;刻意與和工作相關的人和事保持距離,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并且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懷疑自己能否勝任工作。——“工作倦怠癥”群體表現
身在職場的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癥狀?如果是,那么只能遺憾地告訴你,你已經被“工作倦怠癥”擊中。不過別擔心,工作倦怠癥并非無藥可醫,就讓幾位“過來人”教你幾招吧!
有夢想在等我
傳道者:Wendy 咨詢顧問 四年工齡
清晨,郵箱里多了一封昨夜發出的新郵件,一定是WENDY!忙碌的工作逼著這個原本貪睡的漂亮女孩成了“夜貓子”。通宵鏖戰、頻繁出差……咨詢業的工作特色讓WENDY哭過鼻子,“那時真想逃走,管它什么工作和項目。”但WENDY終究還是堅持了下來,“因為有夢想在等我。”她的夢想很簡單——環球旅行,“等到了35歲,我就辭職,然后帶上積蓄去實現夢想,”WENDY一口氣說下去,“我無法想象身無分文去旅行的情景,所以現在,我要為夢想積攢金幣。”
因為有夢想在,WENDY開始嘗試告訴自己:“我在為夢想而工作,我是快樂的。”于是,WENDY發現,工作是辛苦的,但收入是豐厚的;出差是頻繁的,但經歷是豐富的;加班是很多的,但同事是一樣的;回家是很晚的,但交通是暢通的。“也許你覺得我很阿Q,但不管怎樣,現在的我是快樂的。” WENDY說。
夢想是有翅膀的,如果你懂得珍惜,它會帶著你飛向目的地。
給生活加點糖
傳道者:Polly 財務分析師 十年工齡
大學會計專業畢業后,Polly進了機關工作。朝九晚五,干著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接聽電話、給領導寫發言稿的“事業”,聽著年齡足以做她長輩的同事談論屬于他們的煩惱,看著身邊的人在這樣的生活中慢慢老去,Polly感到壓抑,“我在慢慢丟失工作的沖勁和動力,我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機關的便利條件讓Polly有機會看到各種報紙,她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名詞——職場倦怠。“當時以為這是一種老年病,所以當我發現自己有很多相同癥狀時,真的嚇壞了。” Polly笑著回憶。
“恐懼”中,Polly想起了學生時代的夢想——出國留學,“我要找回自己。”兩年的海外生活讓她平靜下來。回國后,Polly進入了一家私企。雖然老板鐵面、工作忙碌,但Polly覺得自己找回了激情與沖勁。
生活就像咖啡,當你喝不慣它的苦味時,不妨加點糖,它會沖淡苦澀。
在運動中找快樂
傳道者:Jean 企業負責人 十五年工齡
本想在高爾夫球場上采訪Jean,但被他拒絕。打球的時候,他不希望被打擾。Jean是個“高球迷”,用他的話說,周末有時間就要去打,沒有時間創造時間也要去。采訪最終在Jean的辦公室進行,其間被電話打斷N次。Jean回憶起過去,“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壓力一度讓我喘不過氣來,我常想自己是不是沒有干企業的天賦。”不分晝夜的工作,推托不掉的酒局……讓他“透支”了激情,也讓健康亮起了紅燈。休養期間,Jean被朋友生拉硬拽地打了回高爾夫。沒想到,這卻讓他與小球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球場,他結識了不少懂得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企業管理者。Jean開始嘗試在雙休日遠離工作,在工作壓力大時打球減壓。“在寬廣的球場上,看著小球翻越湖泊土坡,沿著你‘指引’的軌道進洞,你會感到沒有什么不可能,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Jean說。
職場貼士:其實,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每當遇到那些不情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辦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動”來完成它:從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起,在自己的行事歷上用醒目的符號標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務均勻地分配在日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