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觀察一個人的涵養主要是看他,對待環境和他人所采用的策略、對身邊正在發展著的事態做出如何的反應、對各種事件以及利害所持的態度。
○1大人物把自我與事業融在了一起。
這是一條重要特征,即所謂“天人合一”。考慮問題不是從小我出發,而是著眼整個事業(不僅是界域范圍還有時間跨度)。因而他與他人的分歧總是集中在工作的改善,而不是人際沖突。他與他人的關系變成了事業與他人的關系,而非人際的彼此。
其次,就策略來講他對待環境講求和諧,明道就勢(遠見洞察未來),絕不借巧詐之謀逆勢以圖短利,與人共事注重雙贏,不搞自欺欺人、自作聰明一看就穿的把戲。
“夫唯不爭。莫能與之爭。”他代表了事業(使命),站在了原則一邊(面對現實尊重規律),與人共贏仁者無敵,故成其大。
胡錦濤為官(無我)、治政與外交(就勢、守拙)、管干部(體諒雙贏)柔中見剛,完全符合這三點,是一代英雄。這一點體現在企業領袖(比如李嘉誠)身上就表現為真正的戰略家精神,無論是合作還是競爭都會導向持久的勝利。長虹(顯像管事件)、電訊盈科(投機炙烈)當是反例。
○2對待危機事態,從容不迫,不因小利動容,看淡一時得失。
人算不如天算,成就一番事業經歷周折是必然的,每一次失敗都是接近成功的里程碑。唯有小人患得患失,善謀寡斷,一遇挫折便捶胸頓足、責怪同事、懲罰下屬。袁紹就是這等貨色。大領導者格局等天,所以每一番失算都會立即認真反思,馬上東山再起,不會為存量利益的損失傷了志氣。
大領導者責于勢而不責于人,立足大勢的必然就可超越一時的得失,于是大人物通常可以越挫越勇。泰山崩于前而不驚慌,大榮大冤加于身而燕處超然。
惠達陶瓷王惠文、國豐鋼鐵張繼國當屬此列。一直令我敬佩的是,盡管那些人物他們性格并非一定屬于沉穩,但遇事卻出奇冷靜,為人低調看淡榮辱,獨立擔責。
成就大事的有哪個不是幾死幾活過來的,雖說無智功無勇名,但也沒誰是一帆風順。
○3對各種發生的事件的認知從不偏激,達到中庸的境界。
心理學研究指出歸因傾向來自“意圖使自己的現狀和個體行為合理化”的偏頗(自己無法意識到)。中庸,就表現了大人物對自我超越之后獲得的明智。他們總能分清楚事實與事實的解釋、判斷的差別,他們也不會去借助歪曲事實來使局面顯得更好。而是直面現實,審視自己的得失,努力尋找新的戰勝困難的方法。大人物的行為在旁觀者看來是一種勇敢、勇氣,其實他們自己并沒這樣覺得,他們只是覺得事情本該這樣。因此“大”也就是一種簡單、質撲。
這里有兩個關鍵:一是堅持本真;二是積極向前尋求方法。鄧小平在這一點上就遠遠超越他的同事,也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大國領袖。圣雄甘地、曼德拉也是這等人物。布什、小泉先生就需要培訓了,他們又帥又小氣,簡直是“好男兒”“我型我秀”水平。
以上就是我要講的三點顯“大”的涵養:以事業和原則體認自己(大我);持重平和;斷事中庸。
職場貼士:跳槽忠告:跳槽前,仔細想想現在公司讓你留戀的地方,如福利,人際關系等,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獨有的企業 文化,融入其中,須經歷一定的磨合期
下一篇:行走職場 怎樣與女上司和睦相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信任也是一種約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