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目前所服務的企業中,有很多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可能自己的工作經歷和他們一樣,也是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到目前的第N份工作。而現在每天和他們共事,與他們交流,體驗著他們的思想,有時會稍稍回顧自己的工作生涯,偶爾會悄悄的在腦海中把自己在工作之初的狀態與他們對比,不論是從工作上還是學習上,筆者的意識算起來還是比較強烈的------不懂多問,多思考、多去改變、使自己所負責或從事的工作及任務完成更好,雖然在自己人生每一個階段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在工作中學習或學習中工作的欲望上會跟隨自己社會閱歷的加強和人生的經歷有所改變和轉變。
近一兩年,隨著筆者在社會上所從事專業榮譽的增多,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為什么會獲得這些認可,同時也一直在思考目前現在的中國企業中,是不是也和我所處的企業一樣(應該)也是有同樣的狀況存在----企業的大部分員工是由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組成的。
這里就會有一個企業團隊(或梯隊)建設及企業文化建設的工作問題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及人力建設者去多做工作和企業文化上的傳承(簡單的講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是需要有人去帶領著共同去實現企業目標)。在本篇幅里,筆者僅僅想對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談一談要在自己的系列工作中得到什么(這里有可能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所處的工作環境會不如他們想象中的好的等等狀況存在),但首先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要先調整自己的狀態,保持著勤勞、學習、思考、責任、挖掘著自己的恒心、悟性、潛力、細心、杜絕著不勞而獲、虛浮的心態,以筆者在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目前的年齡段,舉兩個自身的經歷工作階段(不是吹噓,是舉例):1991年XM特區成立十周年,在當時的富山展覽館舉辦了展覽,因筆者的單位是省內比較有名的廣告公司,因此承接了此次展覽,而筆者當時才20出頭,因當時企業經營需求決定,專門成立了展覽服務部,加上自己平時工作保持著勤勞、學習、思考、責任,公司領導委任筆者任該部門經理(部門主要成員共7人),帶領部門承擔了“經濟特區建設10周年成就展”的布置及宣傳活動,同時自己也發揮自己的設計優勢在10周年會標設計中榮獲個人3等獎;另一個就是在YST企業,筆者從終端企劃一職開始,挖掘著自己的恒心、悟性、潛力、細心,開發了最適應FJ市場特點的終端樣板,并成為大區的終端樣板模式,在當時的市場和企業狀況下,做到了“當地人管當地市場”。以上兩個例子也就是筆者把自己的工作崗位在當時那個階段做到了極致。
因為每一個工作環境與待遇都無法十全十美,但都蘊藏著很多的寶貴經驗和財富,這些都是每一個工作者必須體驗的,無論如做什么,只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去做,總能得到收獲,而且只要好好挖掘——把自己的工作做得迅速,正確,專注,完美,調動全部的智慧全力以赴,最終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寶藏。
同時每一個80后年青上班一族的領導們也要以身作則,教給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正面、積極的心態、知識和工作及正確的為人處事經驗,讓企業主要管理者感受到80后的年青上班一族的活力和激情,給予年青人更大的成長空間。
職場貼士:精神飽滿地工作:站的直、坐的正,可以讓你看上去一直是精神飽滿的、充滿自信的。你當然肯定也不希望同事或老板看到你整天無精打采的縮在自己電腦前吧,除非你昨天熬了一夜要完成一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