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從2006年開始,房地產持續走熱,尤其07年底最為突出,國家不得不出臺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在某些時候,“政府干預”的確能挽救經濟,所以那些經濟學大師的觀點和方法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候能起到關鍵的作用。可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是美國金融危機能秧及全球,來的太快了,導致房地產空房大肆積壓,經濟迅速下滑,造成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出現退房、圍攻售樓處等,有些地方竟然出現地產開發商玩“消失”----因還不起銀行貸款逃債。在這種大背景下,房地產銷售經理出現了“職業怪圈”,外人看不懂,管理專家更摸不著頭腦,就連業內人士也沒辦法消除這種現象。
“怪圈一”:拔苗助長
06年止08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出現了異常火暴的局面,一方面購房人排隊購房,在好的樓盤,購房人需托關系走后門才能買的房子。我認識的幾個朋友因手頭有些閑錢,就加入了購房團,其實象他們這樣自己有房子的再購房屬于“炒房團”。他們自己搞到房子后立馬出手轉讓,每平米就能賺300-500,有的更多,一年下來就炒房也賺了上百萬。媒體報道,山西、廣州、上海、北京的炒房人更厲害,有人手里竟然囤積了上百套房子。在這樣的情況人,房地產的銷售工作最受年輕人青睞,只要張的漂亮和帥氣,就能掙錢,我把這個階段叫作“傻子掙錢時代”,因為只要你不聾、不啞、不瘸,往售樓處一站,客戶就接待不過來。聽行業內的朋友說,這個時候想進入好的地段的樓盤銷售部比考公務員還難。可想而知,多少人想進這個圈子,同時,低檔樓盤大肆招聘,將那些想進高檔樓盤但又進不去的人收編麾下,造成地產銷售圈魚龍混雜。
在這種情況下,新的樓盤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猶如長江之水延面不斷,但此時各大售樓處遇到了同樣的瓶頸----嚴重缺乏銷售經理,人才市場供不應求,銷售經理的薪資水平節節攀升。在人才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大部分開發商和代理公司提拔銷售業績最好的員工出任銷售經理,往往這樣的人缺乏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屬于趕鴨子上架,并且違背了管理學規律。作為企業要提撥優秀員工應該首先確定侯選人目標,符合任職資格要求的進行勝任力測試,合格的再進行專業領域培訓和管理技能培訓,培訓評估合格后任代理銷售經理,進行三---六個月考察,在這期間還需進行相關培訓,待考察期合格后,才能正式升任銷售經理,進行工作目標考核。可現實中直接上任銷售經理,經過一階段工作后發現不能勝任工作,開始降職或者調職,基本導致這些人離職,最終就是企業“害”了這些人。而且這些人離職后還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對企業存在怨恨,又去其他企業應聘銷售經理,從此放不下“身架”認真學習和練就基本內功了。所以我們發現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責任人就是企業,急于求成,拿項目快,要人也快,在這種情況下,人力資源部要是沒有人才儲備的話,容易出現這種問題,最后企業和個人兩敗俱傷。所以,人力資源部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人才戰略儲備,并且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一定是公司管理思想的孵化器,不然,人力資源部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
“怪圈二”:薪金為上
09年初參與了幾次地產銷售經理的面試,發現地產圈的銷售人員很浮躁。分析如下,因08年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大部分地產企業開始收縮戰略,出售積壓土地(因資金問題無法開工)、裁員、降薪等已經在業內刮起大潮,那些沒有作為的地產銷售人員被企業殘酷的拋棄了,我認為原因不在于企業,是因為我們不夠優秀,我們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而真正有價值的人不會因金融危機的到來而惶恐的。因此,我自認為大部分地產企業(除過知名地產企業)的的銷售經理“綜合素質”不高,表現在目光短淺、頭腦簡單、浮躁、不塌實、專業知識匱乏、管理能力低下等,尤其是對薪金很看重,在面試的第一環節就提出過分的要求,先不說自己能為企業帶來多少價值,能給企業帶來多少收益,直接就獅子大開口,往往一出口就是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5倍以上,而且從面試的神態上可以看出,他自己到成了面試官了,條件提出了很多,理由也講了很多,可以發現這樣的人嘴皮功夫有些,但沒有實際能力。
金錢固然重要,但要看我們什么時候爭取。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角度來看,一個人30歲之前是積累階段,積累工作經驗、工作技能、專業知識、社會閱歷、人脈關系等階段,是張能耐的階段;30-50歲的時候才是人生大放光彩的階段,體現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時候,往往我們都搞反了,不知道自己在那個階段該干那些事情。
總之,地產行業是個浮躁的行業,也“培養”了一群浮躁的人,但我們都看見了,真正有所成就的地產經理人,是在浮躁的環境下塌實誠懇、低調認真工作和學習的人,浮躁的人不會有所成就的,惟有勤奮、自信、埋頭苦干的人才有輝煌的人生。
職場貼士:很多職場上的人都有這樣的毛病,老覺得自己應該拿更多的錢,卻很少想自己到底值不值那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