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撲朔迷離,讓人看不懂。沒有工作經驗免談的聲音猶在耳邊,有了工作經驗卻又被劃入了“免談”之列。這些年,大學畢業生就業一年難似一年,主流輿論一直在給大學畢業生“換腦筋”,告訴畢業生要直面現實,以變應變,“先就業,再擇業”,先建立短期職業發展目標,然后轉為建立長期職業生涯,并稱這是一條既符合當前利益又符合長遠利益的發展之路。哪料到大學畢業生剛剛認可了這個就業新觀念,職場卻又對“再擇業”亮出了紅燈,于是輿論立馬又提醒畢業生要謹慎選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這才叫左也難來右也難:沒有心儀的職位不動心,會被指為腦筋未能擺脫舊觀念束縛,走進了只想高就不愿低就的誤區。先找一個工作干起來,尋找機遇再擇業,又被視為不受歡迎的“跳蚤”,要被封殺,這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錯?“無工作經驗者謝絕”,被明明白白地寫進了許多用人單位的招聘啟事。工作尚未找到,哪來工作經驗;沒有工作經驗,工作卻就難找;跳槽者是有工作經驗的,然而卻又被當成另類,拒之門外——職場既不要無工作經驗者,又不要有工作經驗者,這樣的怪圈,哪里是出口,哪里是盡頭?
一個自相矛盾的職場,凸現了職場自身的混亂無序。一個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職場,暴露的又是用人單位的頤指氣使。用人單位稱,對職場“跳蚤”說不,是為了培養“忠誠員工”。企業需要“忠誠員工”,但是這要靠企業的凝聚力。從前有句話叫做“愛廠如家”,這句話是雙向互動的,既是對員工的號召,又是對企業的要求:要讓員工“愛廠如家”,企業首先要像“家”。企業如家,員工焉會不愛?倒是本不像家,如何讓人一往情深?更不必說,跳槽乃是資源的優化配置,只要合法守規,又何錯之有?企業視“跳蚤”為另類,既是職場歧視,也反映它自身的底氣不足,更要命的是還會弄壞了職場生態。
職場貼士:事業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進程當中尋找到快樂,他們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讓時間聽從自己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