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俗話說“帶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河北來合肥維修液壓油管的潘先生為了不給自己“樹敵”,與前來學徒的徒弟約定,學成后不得在合肥從事相關工作。孰知,手藝學成后的徒弟早把這一口頭約定拋到腦后,在另一家門市操起了同樣的生意。
師傅為此將徒弟告上法庭,要求法庭支持他和徒弟之間關于“競業禁止”(又稱從業禁止)的約定。一審敗訴后,近日合肥市中級法院改判一審判決,判決潘先生的徒弟三年里不得在合肥地區從事與液壓油管相關的工作。據了解,這也是近年來合肥市判決的首例競業禁止官司。
徒弟跳槽成被告
2003年春節期間,一直在合肥從事液壓油管加工和維修工作的潘先生從老家帶來一徒弟楊先生,算起來兩人還沾親帶故,但為了慎重起見,潘先生還是和楊先生口頭約定:如楊先生熟悉液壓油管的加工和維修技術后離開潘先生的經銷部,則不得在合肥地區從事與液壓油管相關的工作。當時,潘先生特意請人為這一口頭約定作證,并將兩人之間的口頭約定錄了下來。在潘先生的經銷部學習了兩年多后,2005年10月,楊先生不辭而別。5天后,潘先生意外地發現楊先生竟然違反兩人之間的口頭約定,在省城蕪湖路上與人合伙開了一家液壓油管加工、維修店,而且將其很多老客戶帶走了。潘先生找來家鄉人從中調解,承諾只要楊先生離開合肥他可以給1萬元現金,幫助他在其他地方從事同樣生意,但遭到楊先生的拒絕。潘先生于是到法院起訴楊先生。
被判不得在肥開工
一審法院以潘先生和楊先生之間的約定違反了我國現行法律中勞動者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規定,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者自由、平等競爭的方針政策,駁回了潘先生的起訴。潘先生不服上訴至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
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下達了終審判決,法院審理認為:液壓油管維修技術和經營者的客戶資料,屬于不為公眾所知、能帶來經濟利益的商業秘密。勞動部《關于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第2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規定掌握商業秘密的職工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內(不超過3年),不得到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且具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或經營同類業務。
據此法院認為,潘先生和楊先生關于從業禁止的口頭協議符合相關法律規定。這與憲法與勞動法對勞動者平等就業與自由擇業的權利并不相悖,遂判決楊先生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不得在合肥地區從事液壓油管有關的工作。目前這一判決已經生效,潘先生正在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律師提醒跳槽要小心
什么是競業禁止?是不是所有員工都受競業禁止約束?員工跳槽如何規避競業禁止可能給自己帶來的訴訟風險?記者就此采訪了安徽徽達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汪觀利。
汪律師介紹說李開復從微軟跳槽到了Google,結果微軟以違反“競業限制”為由一紙訴狀將李開復和Google告上法庭,這是最著名的競業禁止官司了,之后中國的很多IT公司也都仿照微軟公司與員工簽訂競業禁止協議。概括說,競業禁止是指禁止本公司的某些人員在職或離職后到另一公司從事與本公司具有競爭業務關系的業務,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雇主或企業的商業秘密不為雇員所侵犯,培養員工對企業和雇主的忠誠。根據我國勞動法及勞動部有關規定,如果員工并沒有掌握公司的商業秘密則不受競業禁止約束。
職場貼士:輕視自己所就職的公司就等于輕視自己。
下一篇:企業更名后,經濟補償找誰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招聘為幌子 違法收押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